2011-10-22 北師附小第16屆畢業生50年後回娘家紀實!

半生飄泊任雲煙,幾番起落,仰首望長天;

樓邊迴廊己不見,但有故人憶從前!

尋荷覓柳小庭院,紅花已謝,舊情香難掩;

卻說簷空盼歸燕,下次相見是何年?

  ------魏陵瑋, 酒過三巡隨筆…


提議回台北參加北小50週年回娘家活動的時機,是在今年三月,甲班同學在LA王太伍家聚會時; 因為校慶在十月, 亦可順道參加中華民國百年雙
十國慶, 兩件大事在一起,實在值得慶賀!於是八月初便買了機票, 決定同妻子玫音一同回台。

十月七號剛下飛机, 就接到魏陵瑋同學的通知, 十二號晚上在位於長安東路二段的「茂園餐廳」開同學會籌備會議, 還要求携眷參加。與會的除了我和玫音外, 很高興看到戊班的郭上鯤及Mary夫婦, 甲班的戴宗方及Serena夫婦, 魏陵瑋及Caroline夫婦, 己班的曹文麟, 以及丁班的歐陽又新和陳亦。我和歐陽雖然在北師附小時不曾同過班, 但是常在一起打籃球, 舍弟羅曉餘同他又是普渡很要好的同學; 大家雖有 50年不見, 聊起往事卻倍感親切!  這次會議主要在協商、討論及決定10/22日Reunion當天重要活動及程序, 諸如: 指派攝影, 通過邀請于漪、朱台翔代表校友致辭, 蒐集舊時照片, 確認出席人數, 連絡校方配合, 邀請老師, 選定伴手禮, 徵詢饋贈母校紀念品的意見及費用; 並決定敦請戴宗方兄出任節目主持人, 準備當天幻燈片製作等!

第二天, 十月十三號下午, 魏陵瑋, 戴宗方和我約了北小周利貞老師下午三點在學校見面, 劉東來和Yvonne夫婦這天甫自美飛扺台, 下午也聞訊連袂趕來, 這是我畢業50年後第一次回學校, 雀躍的心情中帶有些「少小離家老大回」的盼望, 和「近鄉情怯」的徬惶! 擺在面前的 新校門比以前的鐵門來的壯觀, 氣派; 門邊不遠處建了一座人行路橋跨過馬路, 這樣上、下學時可以不需要再動用輔導老師及糾察隊,用童軍長棍攔截路上來往的車輛, 好讓同學們的路隊安全通行。管理門房的先生聽說我們是50年前的老校友來訪, 更是親切的招呼, 掩不住的歡迎之忱都表現在他的眼角與唇邊。周老師依約帶我們去參觀了校園, 除了行政大樓還保持原有的風貌外, 其它各年級的教室都已從平房改建成樓房, 大小操場間的那一排防空洞及油加利樹都已不見了; 小操場和原來的籃球場, 合併擴建成綠色畫上白線的多功能球場。游泳池也是新建的, 原址是以前五年級教室的所在, 靠近學校圍牆的內面。



大操場新'的跑道工程因下雨延誤, 未能竟工, 原訂10/22號的校慶及運動會因此要改期, 但是我們第16屆畢業生回娘家活動, 卻因為許多國外的同學回程機票已定, 無法更改。
 

周老師是台大會計系畢業的, 她很有資格去中學教書, 卻愛上了北師附小, 喜歡同小朋友在一起, 她介紹我們參觀了「校史館」, 這是2008年北師附小為慶祝百年校慶新設的, 位置是在行政大樓東端樓下, 以前的「史地掛圖教室」。「校史館」牆上掛著許多泛黃的照片, 還有些是日據時代的, 桌上放著許多各屆的畢業紀念冊, 卻沒有我們第16屆的。館內設備齊全, 除了電腦可 無線上網外, 還裝有電子投影機, 遙控銀幕, 是一座完整的電化影音教室。我同周老師說: 「現在的孩子真幸福, 50年前這些設備都沒有」! 因為「電腦還沒發明」!

周老師又帶我們參觀了「至善樓」, 這是新的大禮堂, 在原來的大禮堂及 福利社原址重建, 裏面除了舞台, 帷幕, 燈光,座椅外, 電子設備也是一應俱全。 我們決定用這「至善樓」作為回娘家節目的主場地, 同學們將在此報到, 在此聚會, 在此午餐, 也在此展開所有的室內節目。現任校長林進山聞訊趕來向我們數人表達歡迎之意, 也答應全力配合我們的回娘家活動, 林校長現年正好50歲, 我們畢業那年他才出生, 他給人的感覺是「認真, 負責, 謙虛, 善良, 誠懇, 又有禮貌」, 這些評語是我小學六年來一直羨慕不已, 而未能得到的!從林校長口中也知道我們在校時的譚達士校長已經九十多歲了, 現住郊區療養院, 需人照顧, 不克參加這次聚會, 我們謹此誠執地祝福譚校長「身体建康」!

在離開周老師後, 我們又到校門進門右側的杜鵑花圃流連。這兒曾是甲班的清潔維護區, 每天放學前女生清潔教室, 男生拿著竹掃把, 竹簸箕清掃這區域。戴宗方還記得我們常用竹掃把學習「楊傳廣式的撐竿跳」, 看誰能一撐躍過最高的杜鵑花叢, 當年歡聲笑語不少, 竹掃把也折損了不少!

10/19晚上是這次回娘家活動最後一次籌備會, 地點選在南京東路四段的「祥福樓餐廳」, 所有甲班參加這次回娘家活動的同學及其眷屬也都應邀參加。出席的人員還有曹文麟, 陳亦, 張亦秋, 朱台翔, 郭上鯤及金其新等, 其中乙班朱台翔是著名的台北縣汐止「森林小學」的校長, 這一次校友回娘家活動中, 她將代表同學們致詞。而丙斑的張亦秋是戴宗方的表姐, 也是久聞大名, 今晚終得有緣一見。

10/21 號, 其餘的甲班返國同學都陸續返台, 魏陵瑋在他辦公室, 「世貿大樓33樓餐廳」宴請大夥吃自助式午餐見面 。我在樓下電梯口先聽到有人叫我, 回頭一看居然是50年未見面的俞安林,真是高興!回國之前在加州同他通過兩次電話, 俞安林小時候的外號叫「沙巴魚」, 他的樣子沒什麼變, 我一眼便可以認出來, 半個世紀的分隔, 今天終於見到面了, 真的是「有緣千里來相會」。接著在餐廳又見著剛從九寨溝和張家界結伴旅遊歸來的王而久夫婦及王太伍夫婦, 他們雖然已旅行了十幾天, 但是精柛很好, 尤其是看到了劉東來夫婦及戴宗方等, 更是興高釆烈的交談! 開席之前劉東來曾打電話給洪度音, 邀請她一同來參加聚會, 可惜的是她有親人生病, 需要照顧, 不克前來, 在此同學們只有懷著無限思念的心情, 祝願洪渡音及家人「一切安好! 」

吃過午餐後, 戴宗方兄借用魏兄的會議室, 向大家預習一下明天回娘家的電腦幻燈片的放映過程, 戴兄是明天的節目主持人, 他花了不少時間蒐集各班同學的近照, 再對照他們小時候的照片做一比較, 內容編排的非常精彩, 常常引來不少歡笑和驚嘆, 當然, 也接受大家一些建議, 做了少許修改。當晚甲班同學全體在長安東路的「茂園餐廳」餐聚, 餐後應邀到附近魏陵瑋家飲茶, 聊天到十一點才散。

10/22 號終於到了!這是盼望巳久的返校日, 早上十點不到就到了北師附小, 大門口已打出電子看板「十月二十二日, 第四次校友會, 暨第十六屆畢業五十年校友回娘家」! 大門兩邊又列了兩行大字賀訊, 右邊是: 「賀本校榮獲台北市九十九年度專業發展,優質學校獎」, 左邊是:「賀本校榮獲台北市100年度資源統整,優質學校獎」, 紅底白字加上金色的「賀」字顯得喜氣洋洋!

進門後首先看到江泰崇(六年已班) 老師, 廖仁老師同幾位第17屆的同學在一起聊天, 江老師斜背著一個皮包, 身体看起來很是健康, 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到了至善樓, Serena 和Caroline 已經在門口擺上報名簽到的桌椅, 凡報到的校友都可拿到一份資料袋, 內有當天的行程表, 包括校歌, 早會歌, 晚會歌歌詞, 往生師支的名單, 傑出校友(乙班的于漪 和甲班的魏陵瑋), 第十六屆畢業紀念冊光碟, 各班已聯絡上的同學通訊錄, 以及伴手紀念禮「開瓶器」一個,
 


最後列出這次活動策劃人員名單: 總召集人: 魏陵瑋, 籌備委員: 戴宗方 (甲班), 金其新(乙班),  李昭平, 張亦秋(丙班), 陳著滬, 陳亦, 歐陽又新(丁班), 郭上鯤(戊班), 曹文麟(巳班) 。 真要感謝魏陵瑋的無私投入, 和各班籌備委員數月來的辛勞奉獻,方使得這次大會得以成功舉行!

進門後又見到當年六年戌班的臧其祿老師, 我雖然沒有上過他的課, 但是曾經附小師生一場, 彼此見面仍然相當親切! 我問老師今年高壽?老師說他現已八十多歲了!五十年前離校時, 臧老師青春正富, 相貌堂堂, 我仍能從眼前的他, 追溯出他從前的樣貌. 臧老師送我一本書, 「中華精英訪談」, 原來我們畢業不久後老師加入「正聲廣播公司」, 從此與廣播界結綠五十年, 目前仍在正聲製播「溫馨家園」及「越洋追擊」二個節目, 深受民眾喜愛。

接著我看到今年的兩位傑出校友, 于漪同魏陵瑋, 在一旁聊天, 我也加入他們。于漪沒變胖, 也沒變瘦, 難得的是經過五十年的風霜, 居然沒有變老。去年11月底當我透過范欽偉連絡上于漪時, 她曾很客氣的寫了Email謝謝我, 後來甲班的趙非比在Boston想同于漪聯絡, 我也居間連過線。 在同學們的印象中, 于漪從小就很傑出, 她在美國取得伊利諾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後, 曾任教Dartmouth Colleg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與Middlebury College, 並擔任Middlebury College 副校長兼語言學院院長。

同學們陸續報到, 我接著看到甲班的劉東來, 丁班的楊彬和已班的郭汝容。 我同楊彬在北師附小六年都沒有同過班, 但是我們常在球場一起打球,他籃球打得很好。郭汝容在洛杉磯任牙醫, 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 有一回朋友帶我拜訪他們的教會, 我們曾見過一次面, 不過想來那也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再過一會, 甲班的劉東來又同乙班的金其新, 于紫誠和 已班的楊申龍在一塊熱情的敘舊, 我也過去同他們一一打招呼。聊了一下, 發現楊申龍家住在北加州南灣, 距離我家不遠, 以後要是同學們在南灣聚會, 可以找他。

進門口不遠處我又看到丁班的陳著滬, 已班的郭汝容和王楠蕃在一塊親切的交談, 陳著滬和我同住北加州南灣同一個城市, 十多年前我們曾見過幾次面, 這兩年他的事業重心在台灣, 直到他參加這次回娘家的籌備會我們才再Email連繫上。王楠蕃講話還是像以前一樣的溫文儒雅, 他住在加拿大的溫哥華市, 這次也是遠道而來, 殊屬不易!談到晚上在「驥園餐廳」的晚宴時, 郭汝容說他們在美國教會的合唱團有台灣環島演唱的安排, 不克參加, 實屬遺憾!

在禮堂的中央我看到甲班的王而久, 同戊班的郭上鯤, 楊錫昱, 周樹東及王蕙斌等四人在一起歡心敘舊, 其中周樹東及王蕙斌是我們這一屆唯一的班對。在這次回娘家籌備會議中, 他們倆曾被提出討論應該如何收費, 因為收費的標準是「祇收校友, 配偶可免」, 對於周樹東及王蕙斌夫婦她們可以繳一份, 繳兩份, 或完全免繳, 三種情況似乎都合!

這次也有幸見到已班的宋先惠, 他現在是基督教福音工作者, 在永和地區牧會。 我跟他提起我們甲班也有兩位同學從事福音工作, 一位是在洛杉磯的劉良淑, 另一位是在紐約牧會的秦治, 宋先惠說他知道劉良淑, 她的先生是陳宗清牧師, 劉良淑也幫忙主編「恩福」季刊, 是一份蠻有水準的雜誌。看來我們這一屆的同學, 從事拯救靈魂工作的人還真不少!

到底是五十年沒見了, 我看到大禮堂內一團一團的同學聚在一起似乎有說不完的話! 丙班的唐理民, 熊名琛, 張亦秋同甲班的魏陵瑋, 戴宗方有說有笑;
 


乙班的胡宏詞和淩安海圍著于漪和金其新興高釆烈的交談。

接著北師附小校方在現有六年級甲、乙、丙、丁、戊、已各班各選出一位小朋友, 舉著小班旗帶領大家參觀校園, 從這也可看出校方的精心安排。



各班校友隨著小朋友繞過圖書館, 勤學樓, 各年級教室, 經過幼稚園, 游泳池進入校史館, 然後各班聚在綜合球場,



這時候我又看到乙班戴著偵探帽的的戚經, 楊本志, 凌安海, 胡宏詞, 朱台翔和剛趕來的介文治。我同介文治還有一段特殊因緣, 他在小學一、二年級時同我是隔壁鄰居, 住在安東街, 我們兩家兄弟姊妹都熟, 大家都知道他爸爸夜間要在「中央日報」上夜班, 白天還要教書, 平常早上起來較晚, 在他爸爸沒醒前不可在他家內大聲喧嘩, 沒想到後來我同戴宗方唸師大附中時, 介文治的父親, 介景新老師,成了我們高中班上的級任導師。介老師「事理分明, 直言剛正」的典範, 深受同學們敬愛。 後來介文治住在美國灣區, 我和妻子玫音曾有幸邀請介老師來寒舍晚宴, 很不幸介老師去年往生, 沒能回台致悼, 深為遺撼!

校方為表歡迎校友回娘家, 特別安排在校小朋友表演舞龍, 一條金龍, 一條黃蘢在振天價響的鑼鼓聲中舞得活靈活現, 忽而單盤, 忽而交纏, 左奔右突, 前游後走, 充份顯示出北師附小現在的課外活動不但傳承民俗, 多才藝, 也高水準。最後舞蘢活動在雙龍噴煙, 吐出「生日快樂」的條幅, 在圍觀校友們的熱烈掌聲中結束!

眾校友們看完舞龍表演後回到至善樓準備吃中飯, 午餐有葷、素兩種, 各九菜一湯, 另外有四味甜點, 豐盛而可口。因為北師附小第四次校友會也是在今天午餐時召開, 這些餐點是校友會免費提供的, 當然, 許多五十年回娘家的校友們也紛紛加入校友會, 以實際行動共襄盛舉, 回饋母校! 校友會長的工作報告及理、監事們的財務報告在同學們進食午餐中順利進行.

接下來的「校友回娘家節目」由甲班的戴宗方主持,



主持人先邀請校長林進山代表母校對所有回娘家的同學致歡迎詞, 用影片介紹北師附小的近況, 並代表學校頒發傑出校友獎, 我們第16屆的校友有兩位入選, 分別是乙班的于漪和甲班的魏陵瑋, 于漪的傑出成就前面已介紹過了, 魏陵瑋除了他事業上的傑出, 還是這一次回娘家活動能順利舉辦的主要推手, 實至名歸, 大家都給予熱烈的掌聲鼓勵!

我想是為了怕部份同學吃完飯會先行離場, 主持人很聰明的先要求所有校友上台團体合照, 也許是年紀大了, 有些在前排的同學蹲不下去, 另外還有些同學怕站不起來, 紛紛站到後排, 要是再過十年, 離校一甲子回娘家時, 恐怕都得準備椅子, 七十年回娘家很可能還要準備擔架!

五十年的分隔當然是個相當長的時間, 不少當年老師及少年玩伴巳經往生, 他們是:

(甲班)-- 吳越老師, 何維莊, 徐佳駿,
(乙班) -- 張若南
(丙班)-- 楊國光老師, 侯彌, 曹玲
(丁班) -- 方啟明老師, 夏壽徵, 茅元俊
(戍班)-- 楊彥, 楊厚德, 楊小佩
(己班)-- 張維國, 狄景晶

同學們為他們默哀一分鐘, 表達我們心中無限追思那些曾與我們共享過的歡樂時光!

再來就是邀請朱台翔同學代表第十六屆校友向母校的校長, 老師及同學致詞。朱台翔是森林小學校長, 是一位「在樹木中樹人」的教育工作者, 她有獨到且銳利的眼光可以穿透百年樹人的困難與問題, 她對於北師附小教育成功的肯定, 有超越時空的價值!

主持人, 戴宗方接著用幻燈片放出每位同學的兒時照片和近照。  幾乎每一位來參加回娘家活動的校友看到自已的檔案照都驚訝不已, 這是戴兄花了好幾個禮拜分別從各班連絡人處蒐集來的, 看到自已照片打在銀幕上的同學會自動起立, 和大家揮手致意。 笑聲, 掌聲充滿會場各個角落, 氣氛顯得熱絡, 這也算是一種別開生面的「自我介紹」!

節目的高潮是大家合唱舊時歌曲, 「早會歌」因為在林校長介紹北小近況的影片中唱過, 大家便一起合唱校歌:

「遠山蒼蒼, 綠水泱泱, 小鳥兒歌聲亮!北師附小, 北師附小, 甜美的樂園, 老師同學, 相親相愛; 工作呀遊戲, 多麼快樂。同學們!大家愛惜好時光, 研究學門, 鍛鍊體魄, 修養德性, 好作主人翁。好兄弟!好姊妺!努力!努力!勇敢向前進!」

大家唱了一遍又一遍, 意猶未盡, 似乎都不想停!這熟悉的歌曲, 我們曾經連續唱過六年, 合唱的旋律勾起了大家心中埋藏了五十年的共同記憶!同學們好像又回到從前, 又回到那天真無邪的童年, 回到那無憂無慮的「尋夢園」!歌聲讓我們忘卻了過去五十年成長的憂傷!這時, 我那快要失控的淚水差一點兒奪眶!




(唱校歌Video):
https://picasaweb.google.com/109777161467468592803/2011102216Reunion?authkey=Gv1sRgCL2Aw5OdpquOBg&feat=email#5668817453444628930

接著大家乘著高昂的情緒, 一同合唱「晚會歌」:

「功課完畢要回家去, 老師同學大家暫分手。我們回去不要悠遊, 需把今天功課再研究。明早會,好朋友!明早會, 好朋友!願大家努力把學向求!明早會, 好朋友!明早會,好朋友!願明早齊到校無先後!」


(唱晚會歌Video):
https://picasaweb.google.com/109777161467468592803/2011102216Reunion?authkey=Gv1sRgCL2Aw5OdpquOBg&feat=email#5668822392388491330

這首「晚會歌」是每天放學, 在大操場行降旗典禮後必唱的, 同學們還不忘在唱到「明早會, 好朋友」時,要互相鞠躬行禮, 這樣行了四次鞠躬禮後, 白天的回娘家節目就在大夥興高釆烈的歡顏笑語聲中結束! 大家校門前與校長, 老師們合照後分手, 晚上相約在敦化南路二段的「驥園餐廳」再見!

晚上的餐會原來訂了六桌, 母校的校長, 協助籌備這次第16屆回娘家活動的老師們, 以及校友會的會長、理、監事們都在被邀請之列, 但是承蒙他們的美意, 希望校友們能夠沒有拘束的盡情交流, 都不約而同的懇辭邀宴, 於是當晚衹有四桌酒席, 在一個私有包廂內。甲、乙、丙班同學和眷屬概略各坐一桌, 丁, 戌、已班同學出席較少,混坐一桌, 好在大家同學六年原就熟識, 再加上白天的聚會後彼此更不陌生.







當天晚上的酒是魏陵瑋及郭上鯤提供的, 每桌至少一瓶威士忌及二瓶葡萄酒, 很有不醉不歸之勢。「驥園餐廳」的名菜是「燉雞湯」和「蔥油餅」, 這兩道名菜都沒有少。酒過三巡, 菜過五味, 房間的氣氛開始熱絡了。先是魏陵瑋和戴宗方穿梭各桌勸酒, 接著凌安海,陳著滬和劉東來也分別拿著酒杯到各桌敬酒,乙班的介文治也跑到甲班的桌前同大家喝酒, 丙班的翁宜冠更是有說有笑的到各桌開玩笑, 看他盡情盡興的樣子, 大家都感染了快樂, 這場面像是一群蜜蜂來回飛舞於花間, 於是乎各桌的同學乾脆整桌的同學起來一桌一桌的敬酒, 像極了台灣的婚宴或選舉宴, 祇差沒人喊「凍蒜!」, 氣氛High到不行!



我到丙班桌上敬酒, 特別敬了林完女一杯, 她家小時候住在我家對面, 在和平東路76巷和96巷的交口的小河邊, 我今天下午舊地重遊, 小河不見了, 辛亥路橫穿而過, 已經找不到當年的痕跡。我記得她媽媽炒的菜特別香, 那種油爆過的香蔥味飄到我家, 常讓我忍不住深深的多吸幾口氣, 至今難忘!

最有趣的是丙班的唐理民, 三杯下肚後跑到甲班桌上找王而久和王太伍鬧酒。他們三人自小就是很要好的玩伴。唐理民從懷裹掏出一張泛黃的照片,上面有四個小孩, 坐在竹籬笆院內的一張椅子上, 笑的天真無邪, 他 要大家猜一猜他們都是誰? 結果其中一人是王太伍, 一人是楊彬, 另一人是唐理民自已, 大家都猜不出誰是第四人!



再乾了一杯酒後唐理民更是真情流露, 他兩手分別摟著王而久和王太伍說: 「我白天參加完學校的聚會後, 心情澎湃不已, 回家拿出舊時相簿, 看看小時候的照片, 看著看著, 兩行眼淚就忍不住的往下流!」聽了這番話讓大家感動不已! ---的確, 五十年後這麼多的故友能再相聚相醉在一起, 是多麼的幸運! 人生又能有幾個半百?



下面, 再錄一首魏陵瑋兄的「酒過三巡隨筆」詞作結:

人生幾多半百?

快也半百,慢也半百;

尋兒時上學路,不記牆外樹誰栽!

那人似曾相識,是否同巢燕歸來?

苦也半百,樂也半百。

最後, 我們用于漪新填的的相見歡 詞,為此次北師附小第16屆畢業生50年後回娘家活動作總結:

相见欢

相見歡

分飛半世回巢    君如舊

捉襟促膝    依依數春秋

舞獅龍    酌美酒    論風流

誰去顧它    半百再難求

附錄:
     
(下面Link有更多照片由王而久夫人Lana 提供):

https://picasaweb.google.com/109777161467468592803/2011102216Reunion?authkey=Gv1sRgCL2Aw5OdpquOBg&feat=email#slideshow/5668773282838709810


(下面Link有更多照片由王太伍夫人Alice 提供):

https://picasaweb.google.com/101091718602725273751/2011_10_22100?authkey=Gv1sRgCIiin5OEw_uP1wE&feat=email#slideshow


(下面Link有更多照片由劉東來夫人Yvonne 提供):


https://picasaweb.google.com/103817732623555990884/2011Baixiao50Reurnion?feat=email#slideshow/5669140133599937106